專案經理如何有效執行任務?專案管理五大流程,解決問題的方法

[sc name="Foreword"]

專案管理,就是在固定時間、金錢成本下,不斷地解決問題和協調溝通,擬定排程計畫、管理個角色任務,讓產品照進度完成。執行一項專案時,專案管理的流程是什麼?聽起來專案管理像是艱難的任務,到底如何能達到在有限時間、金錢考量達到任務?未來想成為專案管理師?想有效執行任務?你必須認識專案管理流程。


 

專案管理五大流程

1、 定義問題,根據目標擬定專案企劃

首先確認這次任務的商業需求,並根據產品去鎖定客群,做好充足的功課,像是市場調查、客群需求,考量關係人,針對調查去擬定要解決的問題,接著規劃產品和排程,做出可執行的企劃案,並有效分配資源(時間、成本)。

2、組織專案小組,妥善安排

此時可以借助人資的能力,找到合適的人選成立專案小組,和小組成員做好溝通協調,確定任務,並做出工作切割表,讓彼此確認每段時間要完成的專案任務,將資源分配完善。

可以製作專案規劃書,條列要完成的工作事項,包含專案要解決的問題、目標和內容、執行原因、參與者、重要關係者、負責人、專案採取方式、如何驗收效益、每個時間點要完成那些任務、何時會結案。

3、思考結果,想好解決方案

根據前面完成的企劃,包含商業需求、目標擬定、工作項目分配,依照這些項目去預想成果、考量會遇到的所有問題,並思考解決方案,在真正的執行步驟以前先做好double check,以降低真正實行才發生錯誤而造成的損失。

4、執行階段,推行與檢視

前面幾個步驟非常花時間,卻也非常重要,只有做好最完善的準備才能有效降低錯誤,讓專案執行起來更快速也更順利。

依照專案規劃書去執行每個項目,包含產品研發、商務流程,並在每個階段進行驗收,確保產品的狀況,讓品質不會離預期的太遠。

5、結束階段,檢視成果

完成專案之後,回頭檢視專案規劃書是否有被產品成果實現,是否解決問題、達到成效。

將經驗記錄下來、儲存所有資料,供後續專案進行時的參考。此外,撰寫行動建議書,作為後續執行的模板,包含執行專案的注意事項、過程的問題、解決了什麼、後續可以發展的項目、其中可以再運用的技術,讓專案小組到新職位,將知識和經驗帶入未來工作和團隊,使組織成長、改善。

 

以上檔案均通過公開、合法渠道獲得,如對檔案內容存疑 請與原發布單位聯繫,此文經 TC 彙整及部分創作,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圖片來源:Pixel

編/Abby

[sc name="Summary"]

專案管理的步驟,不僅可以在各種專案上使用,也可以運用在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工作任務與報告上,試著將這些步驟靈活運用,轉換成一種專案管理的生活思維,也能讓生活更有條理,更有原則的執行每個任務。

  1. 定義問題,根據目標擬定專案企劃
  2. 組織專案小組,妥善安排
  3. 思考結果,想好解決方案
  4. 執行階段,推行與檢視
  5. 結束階段,檢視成果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專案企劃】如何做商業策略?運用設計策略,專案執行流程更順利

[sc name="Foreword"]

設計策略注重於科技的長期計劃,描述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價值。在一個企業裡,設計策略是與商業策略和技術策略兩者相互補。它是看事情的一種角度,這三個策略其實是密不可分的。設計是商業策略中很重要的一部份,好的設計能簡化產品複雜度,讓流程更順利。

考慮現況、意識未來、有直覺和同理心,與實際數據串聯,並達成一致性。設計策略呈現產品或服務給人們的價值,它需要三個物件—情感價值觀、概念地圖、產品藍圖,將三者組成一個工具。


  

執行設計策略

1、判斷情感價值觀

價值觀是對消費者的承諾,可能的溝通方式有:透過行銷手法、透過產品的設計決策。可以試著問自己這個問題:使用你的產品後,可以做什麼是使用前無法做的?而消費者會購買商品的原因,除了實用價值,還有產品給他的感受,因此要試著了解產品和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問自己這個改寫的問題:使用你的產品後,他可以感受到什麼是在使用前無法感受的?

 

2、發展產品觀點

產品觀點是指產品採取的態度,也就是產品個性。產品觀點是關於感受,發展產品觀點,可以藉由把產品想像成一個人,而不是直接去想要發展什麼樣的情感。試著賦予產品個性,想像它如果是個人,是什麼樣的人?會在情境下做出什麼反應?這個過程,會創造更複雜的、隨時間建立的產品關係。想了解產品觀點,先思考互動,再將人和產品的關係建立一段對話,而非獨白。

接著,找出你的產品希望向全世界表達的期望情感特點。例如,A品牌的汽車想做個奢華、浪漫的人。可以從產品本身、產品的廣告、購買經驗去做分析。

將產品情感特點轉化成情感條件,描述產品或服務的各個面向,在產品完成後檢視是否有達到所有條件。像是「我們的產品將會…」,產品條件就像是產品的靈魂,包含產品用途、如何運作、產品形式。

舉個例子:

期待情感特點–我們的產品想要做個輕鬆的人。

情感條件–我們的產品將會用自然的語言和使用者交流。

3、考慮類似狀況

了解類似情感經驗,想想透過研究找到的洞見和目的,根據洞見,描述通常人們試著達到目的而產生的特別互動和情感。研究相似情況,因為人擁有類比能力,可以作為我們的思考核心,也幫助我們了解周遭世界。

掌握這三個技巧,建構情感價值觀,讓產品注重情感而非實用性的產品願景,透過情感連結和客戶拉近距離,提升品牌價值。透過如何發展產品觀點、賦予產品特有看法,和如何運用相似情況創造實驗性的跳躍思考,做出一套產品設計策略。

 

以上檔案均通過公開、合法渠道獲得,如對檔案內容存疑 請與原發布單位聯繫,此文經 TC 彙整及部分創作,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圖片來源:Pixel

編/Abby

[sc name="Summary"]

如何執行設計策略

  1. 判斷情感價值觀
  2. 發展產品觀點
  3. 考慮類似狀況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職場必備技能!8個筆記術讓你學習與工作速度加強100%

[sc name="Foreword"]

雖然在現在這個數位時代,我們都常用電腦、手機紀錄事情,但是透過手寫的筆記,我們反而更能增加學習速度與效率。透過書寫,能讓我們增加記憶。擁有良好的筆記習慣,可以讓你事半功倍。

不管是學生還是上班族都應該要學習到筆記要怎麼寫,小編今天整理出8個筆記術,可以讓你在讀書筆記或是工作上增加效率。趕快跟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1.先思考,再抄寫

許多學生都只會將老師所說的話一字不漏的全部抄起來,但其實這是錯誤的筆記方式,低頭不斷地猛抄並沒有經過思考。真正抄寫筆記應該要一邊聽,一邊吸收內容,將聽到的重點一一記下來,透過先思考,再抄寫筆記,才能真正有效學習。

         

2.記得要「留白」做補充

很多人常常將筆記寫得滿滿滿,但其實有時候要補充或是增加資料反而會造成困擾。最好的方法是在旁邊適當的留白,以便日後抄寫或是貼上補充資料

         

3.分門別類

筆記寫多了,就會有很多頁。每一本筆記應該在一開始就先寫好標題、時間、頁數等等,相關的課本內容或是工作紀錄,以便之後翻閱可以快速地查詢。可以利用色彩便條紙將筆記分門別類,也較方便能辨識。

         

4.製作目錄

筆記有了標題之後,就可以編輯成目錄,最後整理成冊。不僅能有系統的規劃,更能快速地找查。有了目錄,不僅能提綱挈領,還能快速了解整本筆記到底在論述什麼內容,可以快速了解整篇筆記的重點以及方向

         

5.建構符號系統

善用符號來抄寫筆記可以讓你事半功倍,例如使用「★」符號表是重要;使用「×」表示不重要。擁有一套自己的符號系統,可以快速節省抄寫筆記的時間。

         

6.圖表輔助

有時候文字並不足以能夠記錄事情,這時候利用圖表,可以快速了解事情的整個脈絡,也可以讓筆記不再只有文字,而是能更活潑地呈現在紙上。將筆記製作成圖表也可以分類項目,方便了解內容。

         

7.創意圖像法

利用心智圖、樹狀圖、魚骨圖等等這些筆記術,可以增加你的思考以及想像。透過圖像,也可以發揮出創意或者是整理成大綱,方便了解筆記的重點。

         

8.筆記不是寫好就夠,還要重新閱讀

許多人常常寫了筆記就不整理,或者整理過後就沒有再閱讀,這其實是浪費了抄寫的時間。因為你根本沒有去將你所抄寫的筆記消化,一個好的筆記並不是只有「寫好寫滿」,而是要能將筆記「再度翻閱」,重新閱讀以及複習,才是真正良好的筆記。

 

本文為TC自產精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抄、複製及建立圖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TC申請獲得授權。

圖片來源/ Unsplash

編/ Krystal

[sc name="Summary"]

1.先思考,在抄寫

2.記得要「留白」做補充

3.分門別類

4.製作目錄

5.建構符號系統

6.圖表輔助

7.創意圖像法

8.筆記不是寫好就夠,還要重新閱讀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擺脫懶人!8個時間與自我管理APP讓你工作更有效率!

[sc name="Foreword"]
覺得一天24小時不夠用?常常把事情堆太多?總是覺得自己在窮忙,身後卻有一堆事情沒做?面對許多待辦事項,我們常常忘記做這個,或忘記做那個,還有的甚至拖延到隔天還沒做。

那麼你需要時間管理來把你的待辦事項通通解決,以下推薦實用的8個管理APP,規劃管理你的生活!


 

1. Any.do:待辦事項列表,日曆,提醒 和任務

Any.do結合任務清單、日曆,可以與他人共享列表和分配任務,也很適合使用雜貨清單和購物清單,內置的語音識別軟件,可以快速記下想法。

 

2. ATracker – 每日時間管理

報表、日曆、鬧鐘等,可設定任務以及數據導出,可同步任務允許用戶同時運行多個任務。

 

3. Google Keep:記事和清單

Google Keep可以快速記錄當下所思所想,並且在適當的地點或時間收到提醒。
延伸閱讀:Google Keep 筆記任務更強的活用 10 招技巧心法教學

 

4. Loop 習以為常

可以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完整的圖表可以參考。

 

5. Idea Note – 閃念膠囊&語音便簽,語音筆記,快速記錄您的想法

通過語音識別可以將聲音轉換為文字,Idea Note旁邊有懸浮窗顯示按鈕,可以隨時拉出來。

 

6. Todoist:工作和日常任務管理的待辦清單

可以將記錄整理任務清單並提醒。可以分配任務及共享。自訂按顏色區分的優先等級,用曲線圖觀察每天和每周的成就。

 

7. 奇妙清單 – 任務管理、項目規劃、購物清單

可以自訂各種清單與時間提醒及子任務,可以附加照片、PDF文件、電子演示稿、電子數據等等。

 

8. 瘋狂番茄: 番茄工作法 & 任務管理 & 番茄鐘

番茄鐘工作法是設定一個時間專注於事情上,然後再放鬆幾分鐘的模式。而以下要介紹的則是利用番茄鐘工作法的APP,它也支援應用白名單,讓你專注時不會受到不相關應用的干擾。

 

本文為TC自產精華。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摘抄、複製及建立圖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轉載,請通過TC申請獲得授權。圖片來源:截圖自網路

[sc name="Summary"]

1. Any.do
2. ATracker
3. Google Keep
4. Loop
5. Idea Note
6. Todoist
7. 奇妙清單
8. 瘋狂番茄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了解客戶的第一步,使用Persona打造完美產品服務

接觸過「用戶體驗(UX)」這個名詞的人對「Persona」這個詞彙一定都不陌生。Persona是我們在做體驗創新和設計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

但很多UX設計師卻開始有種彷彿是為了做而做,面對做完的Persona也不知道在之後的專案如何使用的感覺,甚至有時因為選擇的persona不夠典型,而對專案產生誤導。因此了解Persona以及學會使用是一門值得學習的課程。


 

什麼是Persona?

Persona幫助我們形象的瞭解目標用戶的行為以及特徵,進而判斷用戶需求,生動的形象讓我們很容易理解每個人在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處理事務的態度、行為等方面的特徵。

Persona雖然是虛構的形象,但每個Persona所體現出來的細節特徵描述應該是真實,建立在用戶訪談、焦點小組、文化探尋、包括問卷調查等定性、定量研究手段收集的真實用戶數據之上的。

而有些研究員或設計師們認為既然是虛構的形象,做做頭腦風暴、開個會討論一下,就能高效的做出一個Persona,這種做法反而是浪費了原本應該去真實用戶那裡收集資料的時間。

 

Persona有什麼價值?

Persona的本質是一個用以溝通的工具,它幫助專案過程中的不同角色擺脫自己的思維模式,沈浸到目標用戶角色中,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

當產品經理們、研究員們、設計師們、運營們、開發工程師們在專案過程中產生分歧時,各類角色能夠借助Persona跳出眼前的焦灼,重新融入目標用戶。

 

Step1: 理解用戶

「他們對這件事的認知和態度是怎樣的?」

「拋開我們的產品和服務,用戶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他們是如何完成這件事情的?」

「他們使用我們產品/服務的場景是怎樣的?」

對用戶從態度到行為,再到一些細節特徵的立體數據的收集,對於建立一個生動的、具有參考價值的Persona是至關重要的。收集數據的方法有很多,沒有所謂的標準方法,達到收集數據、理解用戶的目的即可。

重要的是數據目標的確立,因此,在收集數據前應該先明確自己的研究範圍,針對性的挖掘真實用戶/客戶身上的相關資料。

 

Step2:尋找關鍵變量

所謂關鍵變量是指導致用戶對目標產品/服務的相關行為產生差異的核心因素。每個用戶身上有很多屬性、性別、年齡、家庭狀態、文化水平、性格特徵、網路行為偏好、消費觀、理財觀、個人愛好等等,我們需要從這些眾多特徵中識別,哪些才是導致用戶對我們目標產品/服務的態度及使用行為產生差異的主要原因。

確定關鍵變量後,我們將每個變量作為一個核心維度去分析收集到的用戶數據,將用戶相關的行為數據化作一些「資料值」分布在這個維度上。

 

Step3:聚類

有了關鍵變量可以通過將每個維度上的「資料值」串聯,得到Persona的核心特徵,所以接下來的工作就是「連連看」。

首先,回顧收集到的用戶數據(將每個受訪用戶的行為標記在各個維度以記錄該行為特徵出現的概率,用以推算該資料值覆蓋的用戶數量)。

接下來,嘗試連接分布在每個維度上的「資料值」,找出具有代表性的用戶形象。根據經驗,典型用戶的分布規律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盡量合理覆蓋每個變量兩端的「極端資料值」

Persona的製作過程是在眾多的目標用戶群中尋找有代表性的典型用戶,所謂典型用戶則是在其擁有的核心特徵中,某一個或多個特徵是在所有用戶群中具有極端需求的。

當我們將連接起來的變量還原為一個生動的用戶形象時,若覺得這類人在生活中太少,屬於奇葩類型。因此,合理的連接極端值非常重要,要保證我們連接出來的用戶是真實存在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回頭去看看受訪的用戶中,是否有真實的人物原型可以匹配上。 

盡量合理的連接用戶行為集中的資料值

所謂的典型用戶,換個角度說也代表具有一定群眾基礎的用戶,即相對來說基數較大的用戶群。因此,我們在連接關鍵變量中的資料值時,需要考慮該行為特徵所屬用戶群的數量。

當然,如果在連接關鍵變量的資料值時可以兩個原則兼顧,則我們製作出一個成功的Persona的概率則會大大增加。到這裡,我們的用戶聚類工作基本已經完成了。

 

Step4:豐富人物形象

接下來是要將聚類後的典型用戶類型進行精細刻畫,就像我們最開始說的,添加一些細節描述,讓看的人更有畫面感。

如果目標客群是美食部落客,那麼我們會描述:「他們的手機日曆中添加備注了各類朋友、親戚們的生日、結婚紀念日等資料,每一天對他們來說都充滿了聚會的理由,他們時刻尋找著發起一次美食的契機。」

這樣的Persona是不是生動了很多?最後將這些Persona的資料製作成一個形象的人物畫像,我們會把最終的畫像劃分為幾類資料模塊:即分類資料、個人資料描述、網路使用情況及與產品/服務相關的特徵及需求描述。

這樣,基本上一個完整的persona就可以驚艷亮相了,當然,在此之前,需要在視覺上稍作美化和調整,畢竟,這是一個看顏值的世界!

 

文章資料來源為【知乎】,經TC彙集整理,部分內容為TC創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Pexels】。

編/Nina。

[sc name="Summary"]

  1. Persona幫助我們形象的瞭解目標用戶的行為以及特徵,進而判斷用戶需求,生動的形象讓我們很容易理解每個人在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處理事務的態度、行為等方面的特徵。
  2. 當產品經理們、研究員們、設計師們、運營們、開發工程師們在專案過程中產生分歧時,各類角色能夠借助Persona跳出眼前的焦灼,重新融入目標用戶。
  3. 合理的連接極端值非常重要,要保證我們連接出來的用戶是真實存在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回頭去看看受訪的用戶中,是否有真實的人物原型可以匹配上。
  4. 最後將這些Persona的資料製作成一個形象的人物畫像,我們會把最終的畫像劃分為幾類資料模塊:即分類資料、個人資料描述、網路使用情況及與產品/服務相關的特徵及需求描述。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專案工具】UX設計師創意發想工具!同理心地圖模擬客戶需求

[sc name="Foreword"]

同理心地圖是服務科學的其中一個工具,也是近幾年用戶體驗設計師(UX designer)必學的一個工具,更是企劃發想不可或缺的一個工具。

不論是創意發想、或者產品研發等,我們都可以藉由同理心地圖了解我們的使用者,藉由他們所說的話、做的事情、以及受環境影響所產生的其他因素,藉此為我們的目標客群提供最符合他們需求的服務。


 

為什麼要使用同理心地圖

同理心地圖是這個時代應運而生的用戶研究工具,如果做得「漂亮」,它會呈現一個十分完美而簡潔的用戶畫像

  1. 它可以快速將用戶所需要的內容視覺化。
  2. 它作為收集用戶資訊的起點,開啓一個精益用戶體驗的工作流程(你將獲得更多的原型和測試)。
  3. 它不僅可以快速創建,如果基於真實數據,它還可以快速地被迭代和和修正。
  4. 設計師可以通過這個工具讓設計決策者認識到這已經超出他們的經驗(讓他們乖乖聽話)。

 

什麼時候使用同理心地圖

同理心地圖是開始一場設計的最好方式。在收集產品需求之前、做完初步的用戶研究之後,便可以開始繪制同理心地圖了。

如果說確定產品策略是解決問題的環節,那麼同理心地圖則揭示了哪些問題需要解決以及如何解決,這對既有產品進行設計改造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工具。

當我們做完同理心地圖以後,就會看到一個類似「用戶體驗的多米諾骨牌效應」的成果,它會持續影響到後續專案中的每一環,不僅會影響產品需求、產品策略,還會影響產品草圖以及設計原型等後續環節。

如果基於真實數據來繪制同理心地圖會達到更好的效益,所以大多數情況下,設計師們會在完成一些初步的用戶研究之後再開始做同理心地圖。

不過如果你的專案已經迫在眉睫,同理心地圖也可以根據設計師已掌握的經驗和專案責任人的意見來繪製,它在任何會議中都可以產出很有價值的設計洞察力,因此,同理心地圖也有「10分鐘用戶畫像」這樣一個有趣的稱呼。

 

同理心地圖的模板樣式

一個普通的用戶體驗同理心地圖分為四個模塊,可以為這四個不同的模塊標注出用戶的內在感受。這四個模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設計師可以根據需求和設計偏好稍微做一些調整,但基本上都會包括以下幾個維度:

想法:用戶的思考路徑,例如:「我希望能舉個例子」或者「我希望這個不要佔用太長時間」。

感受用戶的情感狀態,例如:「這個導航太讓人困惑了」。

用戶活動:就是用戶的行為,總的來說還是針對一個特定的誘導因素,例如:每次返回首頁後就不知道應該去哪裡了。

 

同理心地圖的常見衍生形式:

  • 視角:用戶的眼睛會看到些什麼,例如:「喜歡看到五顏六色的吉祥物」。
  • 話語:用戶所說的事情,這點和所想的內容會很相似,可以從用戶訪談中得到用戶的原話,或基於人們的一些常規的認知瞭解人們經常會說什麼樣的話。
  • 外部影響:用戶從外界接收到的一些信息,會影響到他的行為,例如:他們說這個比Photoshop好用。

另外,在一些文章留白的最後,經常會出現一些很好的想法,它們包括:

目標(期望):用戶期望達成的願望,例如:在5分鐘之內完成這個任務。

問題(痛點):所有值得我們思考的用戶所遇到的阻礙,例如:一個完全不熟悉的技術,或難以一眼撇到的信息。

還可以將以上兩部分信息總結成下面這個簡單的句子:

「用戶需要一個方法來_____,因為______。」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第二欄,因為用戶的動機才是我們構建未來想法的真正的原材料。

完成以上步驟,你可能需要在同理心地圖上留一些空間來做一些記錄,例如,用戶會通過什麼設備來訪問你的產品。

最後,還可以放一張圖片作為用戶頭像,這樣可以讓這個畫像中的用戶看起來更加真實。

[sc name="Summary"]

  1. 同理心地圖的模板樣式主要為:視覺(眼睛)、感受與想法(大腦)、外部影響(耳朵)、行為以及說出的話(嘴巴),以及期望與痛點。
  2. 同理心地圖是開始一場設計的最好方式。在收集產品需求之前、做完初步的用戶研究之後,便可以開始繪制同理心地圖了。
  3. 可以將期望與痛點兩部分信息總結成這個簡單的句子:「用戶需要一個方法來_____,因為______。」 

文章資料來源為【知乎】,經TC彙集整理,部分內容為TC創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Pexels】。

編/Nina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商業談判技巧|商談決勝關鍵,附必備十個最常用談判例句

[sc name="Foreword"]

該怎麼談判才能有效說服客戶買單?事前準備有哪些?建立談判策略和思考架構,做足準備讓你提升贏得談判的機會,在談判前做了多少分析和準備就是最大關鍵。羅傑道森:「在談判的過程中要掌握一切可用資訊,快速做出回應。」

人人都該學習談判,談判無處不在。家庭生活、人際交往、生意往來等等各個層面基本上都存在談判空間。


 

商業談判技巧?

1、談判之前先想目的

根據每一次談判的狀況,在談判前先想清楚,思考為什麼需要這場談判?想得到、可以放棄什麼?這是談判中能掌握的「權力」,意味你的資源和底線,讓你可以做一些決定。

2、談判前要先準備

事前準備是談判最重要的事,沒有準備就最好不要隨意商談!談判前先收集有用資訊,包括產品和市場知識、產業狀況、和你談判的人的個人特質和個性。和客戶協商時,準備好有用的資訊,就會是一個關鍵性因素。當你掌握的資訊越多,就有更多贏得談判的機會。

3、用對的態度面對談判

要謹慎,不要輕忽和草率。當成重大的事情,可以做事前演練以避免焦慮,盡可能的收集資訊,把可能被問的問題思考一遍,準備好應對問題的方式,每個問題都要有答案,這些答案都會是你的資訊,也會成為談判中的重要因素。要多加練習,就算是自己熟悉的領域,對方一定更清楚自己本身的利益和挑戰,我們能做的就是看出客戶意象,並掌握狀況。

4、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時間是底線也是成本,有時候是一種武器。要用多長的時間去結束協商,以及什麼時候結束是好時機。確定對手有多少時間,以及想花多少時間協商是很重要的事情。掌握對手有多少時間,如果你能占用客戶更多時間,他就不會有時間和競爭者比較價格,這就是時間的優勢。先想清楚哪些是灰色地帶,和成本與價錢沒有直接關係,但與你的生意有關的事項,這些讓你更有機會商得更有利條件。準備一些彈性的東西,在你需要讓步的時候拿得出來,也要清楚表達這些讓步對對方有什麼價值,這樣才讓彼此的談判有妥協空間。

 

十個最常用的談判例句

(轉載自世界公民文化中心)

以下這些句子可是談判最常用的,多唸幾次,牢記了就能在談判中脫口而出:

1.I know I can count on you.(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作用:拉近距離。

2.We’ll come out from this meeting as winners.(這次會談的結果將是一個雙贏。)

3.Not in the long run.(從長遠來說並不是這樣。)作用:這句話很實用,沒有否決,但其實在找一個更好的solution。

4.Let me explain to you why.(讓我給你解釋一下原因。)作用:很好的轉折,爭取一點空間。

5.Let’s compromise.(讓我們還是各退一步吧。)作用:接下來講的話不一定是退一步,而是先讓對方鬆一口氣。

6.It depends on what you want.(那要視您的需要而定。)作用:不一定要立刻給答案。

7.That will eat up a lot of time.(那會耗費很多時間。)

8.The longer we wait, the less likely we will come up with anything.(時間拖得越久,機會就越少。)作用:勸對方縮短時間。

9.Are you negotiable?(你還有商量的餘地嗎?)作用:直接切重點

10.We can work out the details next time.(我們可以下次再來解決細節問題。)作用:談定就談定,不要膠著在細節。

 

以上檔案均通過公開、合法渠道獲得,如對檔案內容存疑 請與原發布單位聯繫,此文經 TC 彙整及部分創作,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圖片來源:Pixel

編/Abby

[sc name="Summary"]

  1. 談判之前先想目的
  2. 談判前要先準備
  3. 用對的態度面對談判
  4. 掌握時間的重要性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專案工具(上)】不管是專案管理還是管理人生,必學的4個實用工具

[sc name="Foreword"]

在任何一個專案開發或設計中,專案管理被認為最重要的過程之一,因此,選擇一款適宜的專案管理工具尤為重要。

而高效的、良好的專案管理必須具備「快速、強大」且包含以下功能:調度、成本控制、資源分配、預算管理、文檔、協作以及溝通。因此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專案經理的7個人生工具中的其中4個:SWOT、PDCA、6W2H、SMART。


 

01——SWOT分析法

Strengths:優勢

Weaknesses:劣勢

Opportunities:機會

Threats:威脅

意義:幫您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資源方面的優勢與劣勢,把握環境提供的機會,防範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威脅,對我們的成功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02——PDCA循環規則

Plan:制定目標與計劃

Do:任務展開,組織實施

Check:對過程中的關鍵點和最終結果進行檢查

Action:糾正偏差,對成果進行標準化,並確定新的目標,制定下一輪計劃

意義:每一項工作,都是一個PDCA循環,都需要計劃、實施、檢查結果,並進一步進行改進,同時進入下一個循環,只有在日積月累的漸進改善中,才可能會有質的飛躍,才可能完善每一項工作,完善自己的人生。

 

03——6W2H法

What:工作的內容和達成的目標

Why:做這項工作的原因

Who:參加這項工作的具體人員,以及負責人

When:在什麼時間、什麼時間段進行工作

Where:工作發生的地點

Which:哪一種方法或途徑

How:用什麼方法進行

How much:需要多少成本

意義:做任何工作都應該從6W2H來思考,這有助於我們的思路的條理化,杜絕盲目性。我們的彙報也應該用6W2H,能節約寫報告及看報告的時間。

 

04——SMART原則

Specific——具體的

Measurable——可測量的

Attainable——可達到的

Relevant——相關的

Time based——時間的

意義:人們在制定工作目標或者任務目標時,考慮一下目標與計劃是不是SMART化的。只有具備SMART化的計劃才是具有良好可實施性的,也才能指導保證計劃得以實現。

 

特別注明:

有的又如此解釋此原則:

——S代表具體(Specific),指績效考核要切中特定的工作指標,不能籠統;

——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績效指標是數量化或者行為化的,驗證這些績效指標的數據或者信息是可以獲得的;

——A代表可實現(Attainable),指績效指標在付出努力的情況下可以實現,避免設立過高或過低的目標;

——R代表現實性(realistic),指績效指標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證明和觀察;

——T代表有時限(time bound),注重完成績效指標的特定期限。

 

文章資料來源為【知乎】,經TC彙集整理,部分內容為TC創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Pexels】。

編/Nina

[sc name="Summary"]

  1. SWOT分析法:清晰地把握全局,分析自己在資源方面的優勢與劣勢,把握環境提供的機會,防範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威脅。
  2. PDCA循環規則:每一項工作,都是一個PDCA循環,都需要計劃、實施、檢查結果,並進一步進行改進,同時進入下一個循環。
  3. 6W2H法:做任何工作都應該從6W2H來思考,這有助於我們的思路的條理化,杜絕盲目性。
  4. SMART原則:只有具備SMART化的計劃才是具有良好可實施性的,也才能指導保證計劃得以實現。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專案管理是什麼?從小明的戀愛故事暸解專案經理(PM)的工作內容

[sc name="Foreword"]

專案經理每天都游走在各種部門之間,進行著簡單但是重要的溝通工作,因此很多人對專案經理做專案管理的結論就是:簡單的溝通者,可事實應該是「有效的溝通者」。

本篇文章藉由王小明談戀愛的過程,以簡單的論述來解析專案經理的工作流程,解釋為什麼一個失敗的專案會培養一批優秀的專案經理的原因以及帶大家認識專案管理三角形這個工具,進而瞭解專案成本、時間,質量和範圍的簡單定義。


 

專案管理是什麼?東西方大不同

也許國內對專案管理的理解也就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專案經理都做出了自己的特色,這也是東方人喜歡創(ㄒㄧㄚˊ)新(ㄞˋ)的工作方式。

但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喜歡按部就班,例如肯德基的標準化生產,炸雞油溫要求多少,入鍋後多長時間出鍋,都是形成一套流程或者體系,嚴格來執行的。

同樣,專案管理也是美國人給自己做專案整出來的一套流程,一套體系。無體系不成方圓,我們要把「一千個哈姆雷特」塑造成一個哈姆雷特,就需要這個體系。

 

專案管理三角形解析

專案管理我們都知道分九個知識領域,分別是成本管理、質量管理、時間管理、範圍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風險管理、採購管理和整體管理。其中時間,質量和成本管理構成了三角形。

請大家在紙上畫一個三角形,在各個邊上標上時間、質量、成本(等邊三角形)。對於專案管理來說,成本、質量、時間是三個很核心的要素。

那麼有人就要問了,那人力資源管理、溝通管理等就不重要了麼,肯定是重要的,成本、質量、時間這三個是核心要素,其餘的要素圍繞這三大要素展開的。

專案三角形中的成本,主要來自於所需資源的成本,自然也包括人力資源的成本。為了縮短專案時間,就需要增加專案成本(資源)或減少專案範圍;為了節約專案成本(資源),可以減少專案範圍或延長專案時間。

如果需求變化導致增加專案範圍,就需要增加專案成本(資源)或延長專案時間。通過「專案管理三角形」我們瞭解了專案成本、時間,質量和範圍的簡單定義。

 

專案經理(PM)工作內容–專案5大過程組

除了以上三要素,我們還要重視專案的5個過程:啓動,計劃,執行,控制,收尾。這5個過程組貫穿於每個知識領域的始終。學不好這5個過程組,那麼你還是先別管理專案了,我為專案結果擔憂。

為了讓大家直觀的明白5大過程組,可以參考這個例子:

王小明好不容易找了個女朋友,為了促進感情升溫,他想來個歐洲6日游,於是他把自己所有積蓄——3萬元,一次性投入,但最後悲劇地在旅遊的過程中,女朋友看上一個帥哥,跟人走了,最後,人財兩空。

看到這裡,大家知道問題出現在哪裡了麼?他的專案在啓動的時候就出現了問題,沒有很好的做市場調研,結果過程就沒有辦法控制。根據PMI的解釋,接單之後專案自然轉入啓動階段。

於是他刻苦的工作,終於又攢了3萬。這次考慮到自己的費用,他決定請小莉看場電影,於是他帶小莉看了《第一滴血》,但看完電影後小莉覺得王小明可能有暴力傾向,為了自己的小命著想,小莉提出分手。

結果,王小明又成了單身狗,說明什麼問題?你們想的沒錯,他沒有進行有效的需求調查,也就是在計劃的時候沒有明確的需求定義。提早打聽人家喜歡什麼類型的電影不就可以避免了嗎……。

於是他下次提前知道了小美愛看歌舞劇,然後他就請一個小美看了一場唯美夢幻的《天鵝湖》,可是意外又又又又發生了——進去後發現座位不在一起。等他們把位子換到一起的時候歌舞劇結束了,這說明什麼?

這次的失敗,說明王小明沒有很好的執行,起碼在執行過程中沒有進行有效的監督。

 

管理性收尾

其它的過程不一一解釋,需要強調一下的是收尾的重要性。我們往往非常注重合同性收尾,卻總是忽略管理性收尾。什麼是管理性收尾呢?還順著我們上面的例子來分析。

王小明同志吸取了以上所有的經驗教訓,終於領了結婚證,他還應該做些什麼呢?對了,還應該把所有的經驗教訓總結一下,以書面的形式彙報給老媽,並張貼於門後。

然後在中堂掛一幅對聯:欲談戀愛者需先閱讀門後之——《戀愛指南》,以後凡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要談戀愛的,必須先參閱門後的戀愛指南。這樣能起到什麼效果呢,以後他們的戀愛專案操作至少能停留在這個水平。

這個過程怎樣來保證呢?當時還需要我們的QA人員,也就是他的媽媽負責質量控制。家規一條,不參閱者或不照此操作者不許談戀愛!

大公司一般有質量管理部門(QA),QA的成員基本上都是由非常有經驗的PM轉型過來的老狐狸,是老總接班人的有力爭奪者。這也是我們說一個失敗的專案會培養一批優秀的專案經理的原因。

 

文章資料來源為【微信】,經TC彙集整理,部分內容為TC創作,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圖片來源:【Pexels】。

編/Nina

[sc name="Summary"]

  1. 專案管理核心理念–無體系不成方圓。
  2. 專案管理三角形解析。
  3. 專案的5個過程:啓動,計劃,執行,控制,收尾。
  4. 管理性收尾:應該把所有的經驗教訓總結一下,以書面的形式彙報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

設計思考五步驟,讓PM打造符合使用者體驗的產品

一個產品經理是偉大點子和出色產品的中間人,工作包含評估市場、做產品規劃、跨部門溝通、進度管控,要如何讓產品規劃更完善,並有效加入各部門的想法,激發一個更完善的產品或服務?

可以使用「設計思考」,只要掌握原則,就能讓產品經理在整個規劃流程和溝通更加完善,讓公司內部提升、產品也不斷優化,符合使用者體驗。


  

什麼是設計思考?

一個專案或產品通常可能來自於客戶提需求、內部提案、談合作案,當PM和需求端談完初次需求後,再透過user storywireframe等,和工程師和技術部門確認時程和技術,接著做時程分割。過程中會有許多問題要解決,包含技術問題、和需求方再次調整需求得不到共識、資源分配問題,而「解決問題」的環節,非常適合使用「設計思考」!

設計思考是什麼?「設計思考試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能性。」是Tim Brown在《Change by design:設計思考改造世界》一書中對設計思考的定義。在服務體驗盛行的時代,要贏得顧客不再是比產品和服務的多樣和獨特,而是誰真正站在使用者角度思考,誰的服務最貼近顧客心理,好產品的背後拚的是同理心。將設計思考應用於產品開發中,可以讓每個決策更符合需求。

設計思考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在資料與使用者的分析中找到洞察,並抽取材料近一步做出創意發想,最後將計畫執行。以下介紹設計思考五步驟

 

設計思考五步驟

1Empathize (同理心)

運用同理心去訪談、觀察和接觸使用者,甚至實際體驗使用者行為,試著去了解與感受他的情境,用同理心的方式站在他的角度思考,當你越貼近他的思考模式,了解使用者的行為和當下情緒、行為原因,就能從觀察和感受中找到洞察,產品就更能符合使用者。

執行可以透過三個方法:觀察、接觸與沉浸!

  1. 觀察(Observe):觀察使用者情緒、互動方式
  2. 接觸(Engage):準備好問題,透過訪談了解使用者。時常詢問「為什麼?」來了解每個行為與想法的意義。
  3. 沉浸:體驗他的生活

訪談過程中掌握下列技巧:過程中要多問為什麼,讓內容和體驗描繪得更完整,要讓使用者說故事,使用開放式問題可以獲得更多資訊,可以問「上一次」發生的經驗,讓受訪者有具體可以聯想的經驗。

2Define(定義問題)

經過Empathize後,透過Define聚焦上一階段的資訊,並從中挖掘出使用者的實際需求與洞見,透過整理資訊找到脈絡,整合資料,做出同理心地圖,並找到設計觀點。過程中要不斷問「為什麼會有這個需求」,回到以人為本的出發點去找出洞見。

3Ideate(創意發想)

問題定義之後,發想出可能的「問題解決方案」。而Ideate是一個發散過程,所以發展出的點子會是越多越好!

把握幾項原則:不要批判、不要離題、逐一發言、圖文並茂(可以利用便利貼或白板,將所有想到的點子陳列在眼前)、點子越多越好。

4Prototype(建立原型)

Prototype是收斂的過程,確認解方有效、假設沒跑掉。在這個階段,我們的目標是透過prototype將想法「簡要地」具體化,可以達到確認想法、有效溝通,得到來自使用者真實的回饋。

prototype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溝通、進一步了解使用者、降低失敗成本、探索新點子、有效架構流程。

5Test(測試)

透過prototype重新檢視解決方案是否符合使用者需求、是否有解決問題、達到產品目的。也可利用這階段的反饋,來優化與打造更精準的產品。

測試時,掌握幾個原則:

  1. 選擇與Empathize時同樣的對象,或是符合相同條件的目標客戶。
  2. 情境設定:測試場景設定在受測者實際會使用的場域或情境下。
  3. 不引導、不推銷測試的prototype或解決方案:如此才能從受測者獲得真實的反饋

 

免責聲明:以上檔案均通過公開、合法渠道獲得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來信告知,相關資料馬上下架。本文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複製、轉載。圖片來源:Pixel

編/Abby

[sc name="Summary"]

回顧今天分享的設計思考,在每一個節點都在為使用者打造更符合需求的產品,掌握這五個原則,可以設計產品、調整服務、解決問題。

  1. 同理心
  2. 定義問題
  3. 創意發想
  4. 建立原型
  5. 測試

 [sc name="recommend"]

[sc name="line"]